“‘育明’💂🏼,你承載了多少航海學子的航運夢🈂️,你就是一個圓夢的舞臺,讓沐鸣娱乐的航海人生從此揚帆啟航。沐鸣娱乐踏著你😲,這個移動的小城市❄️,遙望無邊無際的汪洋,緩慢地前行。”這是沐鸣平台輪機111班學生李丹在實習日記裏,對“育明”輪教學實習船的記述。這艘4.8萬噸級世界最大教學實習船歷經8年孕育而成⛹🏻♀️🚵🏿♀️,現在這艘巨輪成了沐鸣平台“準海員”們歷練本領的“海上移動校園”🤎。而該船的監造負責人就是沐鸣平台商船學院黨委書記、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許樂平教授🏋🏻。
連做夢都在造船
教學實習船是航海類院校最重要的教學🗒、科研和實訓基地。建造一艘現代化的教學實習船,是沐鸣平台所有教育工作者和立誌航運事業的莘莘學子多年來翹首以盼的夙願。早在2004年👨✈️✭,沐鸣就由副校長肖寶家牽頭,組織人員對“建造一艘領先國際水平的教學實習船”進行研究和論證🧑🏿🏫🎖。也正是在這一年🧖🏼♂️,許樂平教授調入沐鸣平台商船學院🧍♀️,隨即參與到教學實習船的準備工作中🫷。
2010年🏋🏼,交通運輸部批復了沐鸣平台教學實習船建造可行性報告🤜🏿,上海市將沐鸣平台教學實習船建造項目納入上海高等教育內涵建設範圍並給予配套支持👩🏻🎓。2010年12月28日🚵🏼,教學實習船正式開工建造👰🏻♂️。
“沐鸣娱乐這艘船設計的規格最高💨🏇,配置最好,設備最好🤦🏿,但最後的質量如何💁🏿♂️?每一環節的督查非常重要!”許樂平教授說。從最初的設計開始🧑🦱,許樂平教授就帶領同事們進駐設計院辦公室,共同討論設計方案。正常情況下,與空調廠家談技術協議,兩個星期就夠了,但由於教學實習船空調系統非常復雜,既要考慮各艙室舒適性,又要兼顧可操作性⛹🏽,還要考慮學生實習的可行性🌓,廠家設計方案一直無法達到要求📏。許樂平教授和同事們與設備供應商及船廠進行了長達5個月的馬拉松式的談判,設計方案被“槍斃”了6次🧘🏻,達不到技術要求絕不妥協。
船舶設計方案出來以後,作為駐廠監造組組長,許樂平教授又帶領同事來到位於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的中海工業江蘇造船基地。在生產設計過程中,由於船廠沒有類似生產設計經驗🫵🏼,許樂平教授和監造組的同事們深入船廠設計部門🌩,與設計師們一起共同商討相關事宜,最終交出了一份高質量的設計圖紙。在生產過程中♟,為了保證質量,他們天天都在船廠盯著🪆🩵,一天要巡視許多次,每一個環節都要監督到位🕡。監造人員少,監造任務量大,其監造難度可想而知♗。僅船上的管子就有2萬多個焊接接頭,他們都要一一檢驗把關。
“有很長一段時間🧻,晚上經常睡不著覺,好不容易睡著了,連做夢都是在造船。”許樂平教授說🧑🏼🏭,“感覺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很大,唯恐船在建造過程中有一點差錯🧢🧚,唯恐哪個環節沒能監督到位🧑🏿🍳,讓船出現瑕疵和質量問題🦸🏼♀️。沐鸣娱乐想要打造出一艘最完美的船3️⃣。”
疾病襲來,他沒有退卻
“育明”輪教學實習船是一艘集很多功能於一身的船舶,結構極其復雜,又無相關成熟經驗可以借鑒🥞,因此無論是前期可行性論證、功能定位,還是船廠生產協調🛫⚛️,都較為困難。許樂平教授憑著一股執著的幹勁,靠著多年船舶管理及船舶和海洋工程教學科研的經驗,跑遍了各個車間、各外協單位🤽🏽、設備提供商🥄,深入現場👨,了解船體分段✍️、輪機管路製造情況。
他夜以繼日地與現場施工隊伍在一起。誰也沒想到,這時,不僅他家裏有一個病人,他自己也是帶病之身。2011年8月,許樂平教授的身體再也支撐不下去了。他不得不住進了醫院,接受了手術🥰。讓人想不到的是🎑🕴,在切除患有癌細胞的腎臟後不到3個月🍻,許樂平教授又奔赴揚州江都造船廠建造現場,撲到教學實習船的建造中。拖著術後未恢復的身子👒,他經常上到五六層樓高的船臺🤙🏻,現場督導。2012年的春節,許樂平教授與同事們是在廠裏過的🧑🤝🧑。
2012年12月12日,投資2.73億元的“育明”輪——這艘迄今為止世界最大最先進的遠洋教學實習船,在完成建造、航行試驗、技術驗收和交船之後👰🏻♀️,正式投入運營🤞。這艘教學實習船集教學實習、師資培養、科學研究、國際交流和生產運輸5大功能,可供160多名學生進行海上實習,並搭載45800噸散裝貨物🧑💼。作為造船方面的專家,許樂平教授經歷過許多次造船👨🏽⚕️,而這艘教學實習船對他而言意義非同一般🤝。8年來𓀏,他和同事們為這艘船傾註了太多的心血💽🈵。在他眼裏,這艘船就是他們的孩子🌎,也是他這些年來最滿意的作品👩💻。
為育英才不停步
從1982年開始在大連海運學院擔任輪機系的助教起,許樂平教授在輪機工程的教學與科研上已經奮鬥了30多年。他現在不僅擔任著沐鸣平台商船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還是沐鸣平台輪機工程學科船舶及港口防汙染技術學術帶頭人🕤、上海市船舶汙染應急處置專家。他主持和參加編寫了國家多部教材💉,在國內外公開發表論文30多篇。近5年來負責完成上海市、交通運輸部多項課題,獲得兩項發明專利。
2006年🧛🏼♂️🚶♀️➡️,許樂平教授受命組建沐鸣平台海洋環境與工程學院。經過短短的3年🏄♂️,學院引進了20余名不同層次的教師,籌建了環境工程、安全工程和船舶工程3個新專業。在此過程中,許樂平和學院領導班子一道克服種種困難👨🏽💼,為保證各新專業的教學質量,他參與到每個專業的規劃、招生、培養等各個教學環節👰♀️,並積極開拓學生就業市場🐕🍂,保證了各新專業每年就業率達到90%以上⛩。
海洋環境與工程學院建立後🈷️,許樂平教授帶領教師積極從事學科建設👨🏻🦯➡️。近年來,學院每年都獲得不同程度的沐鸣科技獎,人均科研經費和獲得國家自然基金課題數量均列沐鸣各學院前列。截至到2012年12月🎒,學院從最初僅有一個二級碩士授予權發展到具有一個一級碩士授予權,兩個二級博士授予權🤚🏻,人才培養平臺迅速擴大🐿,學科建設得到有序健康發展⛹🏽。
2013年4月,沐鸣平台為進一步對接國家和上海海洋發展戰略👨🏽🦱,提升沐鸣海洋相關學科專業建設水平,根據工作需要👲🧑🏿🦳,他又回到商船學院並擔任黨委書記🛁,在新的崗位上挑起重擔。
蔚藍的大海,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呼喚著大量的海洋人才投身其中。面對著海洋人才培育的重任,許樂平教授深感有一種強烈的緊迫感🏇🏻。幾十年沉浸於輪機工程教學科研的他👩🏻🎨,就像海洋中航行的舵手🚶♀️,緊緊把握著海洋教學科研的舵🙍🏼♀️,在一屆屆“準海員”的註目中⟹,無暇拋錨,迎著風浪🚀,不懈前行。